第30章 第三十章红楼30(2 / 2)

他显然误会了,以为诚哥儿是被今天的事吓到了。

可实际上,经过刚刚的谈话,桑语意思到,诚哥儿的恐慌是来自被抛弃,他怕弟弟也出事,自己就是孑然一身了。

不过桑语没解释什么,这个时代的人,大多生活在大家族里,诚哥儿还有叔叔伯伯和堂兄弟姐妹,看起来是很大一家子。

但估计在诚哥儿内心深处,他和爹娘弟弟才是一家人,然而现在爹死了,娘另嫁了,他只剩下弟弟。

而今天发生的事,叫他知道,或许他和弟弟也不是那么安稳,也许会遇到意外,也许是一场疾病,都可能叫两人分开。

这种恐慌孤独感,也只有桑语这个现代人能懂了。

“这次的事,还要多亏了语儿。要不是有你在,我们还找不回两个孩子。”桑应开口道。

“是啊,这些权贵实在太无法无天了。”桑庆感叹道。

这几个月,他们因为牵连的缘故,在黄淮地区来回地跑,也见识到了一些当地豪强,然后就发现,有些人仗着权势,实在无法无天。

即便是四皇子出手了,也因为迫于朝中压力,而不得不对一些人妥协。

要知道那可是皇子,还是嫡子,除太子以外最尊贵的人了。

这也让他们越发明白了权势地位的重要,今天如果桑语不是县主,他们简直束手无策。

“可这样的事能发生一次,难道不会有第二次吗”桑应觉得李六娘不会善罢甘休。

“我们远在姑苏,他们鞭长莫及,更何况,在老家我们都护不住两个孩子,那我们这些人,都是白活了。”桑度觉得他是多虑了。

“不,我没这个意思。”桑应摇摇头,想了想,还是决定说实话,“我怕的是两孩子长大后,她凭借着西平郡王府的权势耍什么手段。”

“什么意思”桑庆皱眉。

“她毕竟是两个孩子的亲娘,即便她改嫁了,两孩子该孝顺她,还得孝顺她。如果她只是普通侧妃还好,要是再剩下一儿半女,那对诚哥儿他们可不是好事。”桑应提醒道。

“对啊,”桑度醍醐灌顶,“两孩子都是聪明能读书的,未来肯定走科举的路子,那必不会绕过京城。要是她拿捏着母亲的身份,让两孩子做点什么,完全不好拒绝。”

“就是这个话。”桑应点头道。

不要以为李六娘现在看着,为了两个孩子要死要活,但他们都看清了这女人的本性,自私自利,从来也不为别人考虑。

她这些天闹的这一出出,看似疼爱孩子,但其实对诚哥儿和谚哥儿一点也不好。

再嫁后,她和桑家就没有关系了,心里难道还会向着姓桑的两个孩子

如果没有其他孩子还好,顶多是盼着两孩子给她养老银子什么的,介于她嫁入了王府,也离不了了,也就是能送些银子和吃的用的给她。

可要是她有了其他孩子,难保她不想压着前面两个,给后生的孩子谋好处。

“那你说要如何”桑度微微皱眉,总不可能叫两孩子不认亲娘。

桑应沉吟了一会儿,提出了一个问题,“语儿,你对于二房这一脉是如何打算的”

桑语一愣,没想到会提问到自己,“什么”

“你是要为你父亲和大哥过继族里的孩子,还是以后你的孩子改姓桑,过继到你父亲的名下”桑应问得更清楚一点。

桑语看看诚哥儿,福至心灵,明白了桑应的想法。

这是想要她过继诚哥儿和谚哥儿

桑语不觉得这是个好主意,但好像也不赖。

想了想,桑语蹲下身,认真地和诚哥儿对视,“桑诚,我现在把你当一个大人对待,也请你认真思考一下。如果我想把你和桑谚过继到我父亲名下,你愿不愿意”

诚哥儿睁大眼,清晰的瞳孔里有着茫然和无措。

“我给你分析一下,你和谚哥儿过继后,就是我亲弟弟了,承袭二房一脉。我父亲已经去世,但他留下了一些家产,够我们姐弟三人嚼用,我还有一个县主爵位,只要不犯大错,就没人能欺负我们三人。另外,如果你和谚哥儿有出息的话,能通过科举做官,父亲的名声可以庇护你们一二,但也仅仅如此了,凭着父亲的人脉关系,也就是给你们找一个好点的老师,以及一个名声不错的出身。等以后你和谚哥儿长大,可以把一个孩子记到你们亲生父亲的名下,也不算断了香火。”

“当然了,这都是我的看法,你要是不愿意,姐姐也不会强求的。”桑语笑笑,安抚小家伙的不安。

她自己不一定会嫁人,所以给二房传嗣的事,很有可能就是过继。

而她觉得自己和这两小家伙有缘,过继过来,以后三人一起生活,好像也不错。

诚哥儿看看桑语,又看看桑度等人。

桑度没说话,还在思索这件事的可行性。

桑应直接开口,“我是赞成的,就不说利益不利益的,你语姐姐是县主,可以保护得了你们。”

桑庆想了想,也点点头,“你们都是聪慧的孩子,比族里大多数孩子都聪明,如果在京城找到名师教导,会比在族里更有出息。”

在族里他们毕竟是孤儿,即便叔伯愿意照顾,难免寄人篱下。

可桑语这边就不一样了,她只有一个人,这还是她主动提的。

在这之前几个月,桑语甚至能主动担起责任,教导两个孩子学习,而且教得还不赖,这就非常难得了。

诚哥儿愣愣的,不知道该怎么反应,突然,他跑回了房间,扑倒谚哥儿床前,使劲摇了摇。

谚哥儿迷迷糊糊的,被哥哥摇醒,还以为天亮了,伸出手要抱。

诚哥儿没动,脸色严肃的询问,“谚哥儿,你喜欢姐姐吗要和姐姐一起吗”

谚哥儿摇摇迷糊的脑子,含糊的道,“喜欢,姐姐。”

“那要爹爹,还是要姐姐”诚哥儿迟疑的问。

谚哥儿不懂,父亲去世时,他更小,才两岁,现在已经没印象了,不过姐姐他知道,于是开口,“要姐姐。”

诚哥儿深吸一口气,重新走出了房门,伴随着后面谚哥儿委屈的哭声,哥哥不抱他,呜呜,坏人。

诚哥儿没注意,走到桑度身边,他知道,这些人当中,度伯才是那个能做主的。

“我愿意”说这话的时候,诚哥儿的声音还有点颤抖。

他知道自己做这个决定,可能对不起过世的爹爹,可他想要再有一个亲人,姐姐很好,真的很好,他喜欢,谚哥儿也喜欢。

桑度叹了一口气,知道这是最好的结果,两孩子过继出去了,那李氏就不再是礼法上的娘了,不能再辖制他们了。

“好,我会给你大伯和三叔写信,允许你过继。”

一言定音,过继的事,就在这样平常的夜晚决定了。

之后几人就散了,而谚哥儿被喊醒后,喝了一点灵泉水炖的鸡汤,又重新睡了过去,没多久就退烧了。

诚哥儿摸着弟弟的额头,再三确认没问题,这才安心地躺下,在弟弟旁边睡着了。

桑语吩咐下人,好生照料他们,这才回了自己房间。

既然要过继,桑度三人暂时就不回去了,让小一辈的桑谌三人先回去。

在他们离开没多久,西平郡王府那边,终于来了消息。

郡王妃派了一个中等婆子过来,送上一份厚礼,嘴里为之前的事道歉,“是我们王府管教不严,让下人冒犯了县主和县主族人。王妃派我来赔罪,另外,这样吃里扒外的奴才,王妃已经惩戒了,打了五十大板撵出去了。”

“撵出去了”桑语挑眉,觉得这话不尽不实。

“县主有所不知,那小厮是王爷一个侍妾的弟弟,知道弟弟犯了错,她跪在书房外苦苦哀求王爷,看在她生了王爷庶女的份上,王爷和王妃也不好直接把人打杀了。但这样自作主张的奴才,郡王府是再不敢用的,因此发还了卖身契,打发了人出去。”嬷嬷赔笑道。

桑语轻笑,“王妃倒是慈善。”

“那是那是,王妃是再和善不过的人。”这嬷嬷显然没听出桑语话里的嘲讽,还以为桑语是妥协了。

桑语放下茶杯,“来人,送客。”

如果在之前,诚哥儿和谚哥儿还只是族人,桑语或许会收下东西就算了,可现在她已经做了决定,那等过继仪式后,他们就是她亲弟弟了,哪里能这么轻轻揭过去。

呵,当她桑语是好欺负的吗

等婆子走了,她立刻招来管家,“你帮我打听清楚,西平郡王府都有什么营生,他们家什么买卖最挣钱。”

不就是仗着郡王的身份和府里有钱,这才不把人放在眼里嘛,以后撵出去了,就是给她交代了。

或许原主不懂,但看过红楼的桑语是知道的,这些豪门世族的仆人啊,那一个个也是穿金戴银的。

就像贾老太太身边的赖嬷嬷,放出去后过得比主子都要好。

再有王夫人身边的周瑞家的,她的女婿冷子兴凭着她当家太太陪房的关系,做古董生意那叫一个风生水起。

这个小厮虽然被撵出去了,但他的家人呢,父母兄弟妻子儿女,也被撵出去了吗

最不济他还有一个生了王府庶女的姐姐,和西平郡王府的关系是斩不断的。

指不定他现在就躺在那个大宅子里,充当着大少爷呢。

桑语明白,凭自己孤女的身份,京城那些贵人很多不会放在眼里。

但说实话,西平郡王她也没怎么放在眼里。

两家都没权势,所以她直接对上也不休,正好,西平郡王府有钱,产业多,她就挤兑得他们挣不到钱。

赵管家闻言一愣,看了桑语一眼,点头下去了。

第二天,他就带来了一大堆资料。

这些大部分都是从内廷相熟的人那里要来的,剩下的是他找老家伙们查出来的。

不得不说,内廷对这些王府公主府的监控还是很严格的,就比如桑语这样,属于县主府的产业,内廷那里不仅有登记,还每年都会派人查账。

西平郡王府那边也是如此,他们的产业分三部分,一部分就是郡王爵分配的产业,由于他们家是世袭罔替,所以这些产业从第一代开始,至今百八十年过去了还是属于他们。

这部分有良田三千亩,庄子五个,店铺六间,总价值差不多五十万两银子。

当然这些产业他们是不能卖的,所以只能算这些产业每年的产出,大概十万两左右。

这部分内廷有明确的记载,第二部分是王府自己置办的产业。

每年十万两,一百年下来,也都有一千万两了,当然了,这是理想化的状态,实际上除开花销,另外置产后的亏损,还有婚丧嫁娶,能留下一百万两都是好的。

不过这些拿来重新置办一批产业,也不是个小数目。

在这一部分当中,土地相对较少,店铺反倒是大头。

不对,这些店铺的盈利有问题

桑语看着赵管家打听来的,郡王府那在京城十几家店面的盈利,每年都有十万两,怎么可能

钱要是这么好赚,大家都是做生意了。

虽然这些店铺都是看似赚钱的买卖,粮食,官盐,酒楼茶楼,古董首饰。这些生意好,是能挣钱,都不可能挣这么多。

桑语扬眉,探寻的看向管家,“这里面有什么猫腻”

赵管家一愣,没想到县主仅凭简单的资料,就发现了问题。

他凑近一点,小声的道,“和南边的胡家和十三行有关系。”

桑语懂了,胡家是经营茶叶的,福建那边的茶叶买卖,几乎被他包了,其余商人不是托庇于他,就压根是他的手下。

而福建那边有是产茶大省,在整个大周都是名列前茅。

最重要的是,十三行,那个大周唯一对外通商的牙行,经手的茶叶买卖,四分之一来自福建。

也就是说,西平郡王不仅参与了茶叶的买卖,甚至还和十三行有往来。

这可真是撞到仓眼里来了。

就不知道瑞王那边,对于开海禁是什么想法

在知道海外还有更高产的玉米红薯后,他总不至于还能忍住不动心吧

只要海禁一开,那就相当于直接冲击了十三行的生意,利润将直线下滑。

至于胡家那边,说实话,她还挺感兴趣的,不过她是没这个能耐了,就不知道瑞王动不动心

毕竟把茶叶远销海外,那利益可不只是十倍百倍,千倍都有可能。

说瑞王瑞王到,刘公公亲自过来,送了一些当即的水果,顺便还捎了一句话,“李家皇商的资格被撤了。”

“什么怎么回事”桑语看了一眼天色,距离那件事发生,也才几天而已,怎么李家就出事了

“皇后娘娘打算在宫里举办赏菊宴,就带人去看新贡的菊花,却不想其中几盆名品,被发现是染了色的,原花并不是橘黄,还带了斑点。娘娘大怒,问责了内廷,内廷决定换了李家。”刘公公乐呵呵的道。

桑语微微抿唇,按下浮动的心,询问道,“瑞王最近身体如何”

刘公公眼前一亮,笑脸立刻换成了愁容,“王爷见天的忙,又不注意身体,饭不吃,晚上还点灯熬油般,经常是办公到天亮。县主离开这才多久,就已经瘦了好几斤。太医说,再这么下去,之前刚养好一点的身体,又要垮了,入冬前必定是要大病一场的。哎,可怜了王爷孤家寡人一个,生病了都没人关心。我们这些下人又不经事,要是县主在就好了,还能劝着点。”

桑语嘴角抽抽,她能劝什么人家躲着她呢,难道要她厚着脸皮凑上去,,请牢记收藏,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